极致的日月潭红茶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9/18 9:37:38

 

     台湾于日据时代开始生产红茶,一开始试种在桃园地区,但成效不好。直到1920年引进印度阿萨姆红茶,分别在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试种,结果发现日月潭地区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种生长。试种的成效非常优秀,所制成的红茶在各地茶会皆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种植红茶的风气从此逐渐发展开来。
  
  ■1925年首在台湾试种
  
  日月潭,地处鱼池乡。鱼池乡曾有一座高级桧木搭建而成的鱼池乡茶厂,它承载着日月潭红茶曾经的辉煌。
  
  据鱼池乡前任乡长廖学辉介绍,1925年12月,日本茶叶专家前往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红茶产区印度阿萨姆,把大叶种茶树籽偷偷藏在拐杖里夹带到台湾种植。当时日本人发现日月潭特殊的气候非常适合栽种茶树,于是就在当时的日月潭所在地——台湾南投县的鱼池乡试栽种。
  
  1926年,台湾红茶逐步受重视,设立“鱼池红茶试验所”,积极发展红茶。1928年,台湾从印度阿萨姆引进大叶种茶树,在南投的埔里、水里、鱼池,以及花莲鹤冈一带培植生产。1936年,在被称为“台湾红茶之父”的日本人新井耕吉郎的带动下,鱼池乡成立了红茶试验支所,并开始大量生产台湾红茶。
  
  1940年代末是台湾红茶最兴盛的时期,当时全台红茶外销出口量曾高达七千余公吨,红茶当时是南投鱼池、埔里地区最兴盛的产业,但后来又逐渐没落。民国六十六年南投县政府正式将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的红茶整合以“日月潭红茶”命名对外行销。
  
  ■地理环境及温湿度优越
  
  因南投县鱼池乡的海拔高度在600-800米,年均温、湿度与印度阿萨姆地区相近,其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茶生长,故选择在南投县的莲华池育种后,分别在南投县鱼池、埔里、水里地区开发推广种植,至1966年种植达1815公顷。1978年由当时的南投县县长刘裕猷先生命名为“日月潭红茶”。
  
  日月潭红茶是风靡于国际舞台的台湾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之一。其出产于宝岛台湾,产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丰富,因此日月潭红茶茶叶色香味形及开汤滋味和叶底,都极其优越。
  
  除了南投县产名茶外,近年来许多年轻茶农加强学习研究茶叶产制技术,为突破产销经营理念,在政府办理的“农地利用综合规划计划”辅导下,组织茶叶共同经营班,并将经营班所生产的茶叶,特别命名建立品牌,例如在名间乡松柏岭的“碧峰茶”及水里乡邵安区段的“胜峰茶”,均实施品质管制及分级包装行销各地,成果令人刮目相看,颇受消费者信赖。
  
  ■2000年因地震再振雄风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台湾茶园面积达到高峰。但此后,受全球性能源危机、台币升值、外销市场竞争力减弱、内销市场喜好转变等因素影响,乌龙、包种等乌龙茶类成为主流,台湾红茶需求逐渐下滑,包括日月潭红茶。与此同时,鱼池乡栽种红茶的茶园面积由3000公顷减少到1980年的30公顷。
  
  危机与转机出现在2000年9月。9月21日,台湾发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地震中央就在南投,原本栽种槟榔的山头也受到重创,让人重新思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借此机会,为了重塑日月潭红茶的辉煌,当时廖学辉不断走访茶农,劝他们砍掉槟榔树,改种回红茶,并教授茶农经营之道。不久后,鱼池乡的山头慢慢重现了零零星星的茶园。此后,借助日月潭的景区优惠,将茶、旅结合,日月潭红茶逐渐走红。
  
  由于近年来世界性红茶生产过剩,加上国人饮茶风气改变,日月潭红茶种植已逐渐减少,但日月潭红茶在茶市场仍有相当多的爱好者,仍是台湾相当知名的茶品。
  
  ■已被成功嫁接至大陆
  
  今年,浙江安吉白茶与日月潭红茶齐联手,通过相互嫁接,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业内人士惊呼,以台湾日月潭红茶的炒制工艺,用从不利用的夏秋季安吉白茶青叶制作的红茶,将使安吉茶农在不增加一分钱成本的基础上,亩均产出最低将增加三倍以上,安吉白茶由此将书写“变红”的新纪录,年总产值从现在的13亿元将猛增到40亿元以上。
  
  “香、甜、甘、醇!”,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作工艺,在第一炉白茶试制“红茶”成功后,台湾两位茶艺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来源:伴夏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