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VID-19疫情大爆发,引发针对饮用茶叶健康功效的思考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3/31 14:20:11

自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内被发现以来,国内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寻找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具有科研

敏锐性的药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自然而然会想到自己或者研究团队所研究的药物或者材料是否会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普通民众也

希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会有一种特效药出现,尽快将新型冠状病毒消灭。


茶与健康研究室是以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科研团队,自然也首先会有这样的疑问:茶叶能否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

不乏周边的朋友们也都会问起本团队成员这一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需要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数据或科研文献做支撑,

更须有临床效果与数据来证实;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也需要开展严谨的科学实验证实。如果没有开展过相关实验,也没有相关文献

报道,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那答案就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英文单词叫“maybe”。


为了让大家对茶叶的健康功效有个客观的正确的理解,本团队想就这一话题分“功效研究需要了解的几个概念”、“客观看待茶叶与

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报道”、“正确看待茶叶的健康作用”三个方面与大家聊聊,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一话题有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1、功效研究需要了解的几个概念

“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是两个常被我们提起的概念,“预防作用”是指提前服用或注射药物以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常见的

是“接种疫苗”;“治疗作用”是指服用或注射药物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目前茶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主要还是以

防为主,但无论是预防作用还是治疗作用,都需要科学而严谨的实验证实。


再谈一下药物功效实验中的几个概念:
“体外实验”是指将某些药物或者成分直接与某些试剂作用以初步筛选药物或成分是否具有某些功效,如抗氧化功效。

“体外细胞实验”是指将某些药物或成分直接加入到体外培养的人类或大小鼠等的某种细胞中,看药物或成分直接接触到这类细胞后

会有什么功效,如抗癌药物直接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中引起癌细胞凋亡,也可以作为一种药物功效初步筛选的方法,但体外细

实验更是研究药物或成分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不可或缺的方法。

“体内实验”通常是指动物实验(大小鼠、猴、兔、狗等),体外实验或者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了某种药物具有某种功效后仍需要进行

体内实验,药物服用后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肝脏等器官,最后才能经过血液输送到病灶组织或器官,药物的形态和

度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或下降,导致药效远不如体外实验。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药物的吸收、

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询问、问卷、调查、现场查看等方式全面系统地

集与疾病事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病因结论或病因假设的线索,提出疾病防控策略。

一个药物的出现大致上分为预实验阶段、临床前实验阶段、正式临床试验阶段,即使到了临床试验阶段也是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

为什么“瑞德西韦”被猜测到可能对新型病毒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不能被马上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因。不过非常时期,

针对性的药物实验阶段会大大缩短,像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事发突然及非常严重,很多药物基于已有的研究数据用于疾病治疗。因为

叶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报道,尤其是针对曾经的SARS病毒3C蛋白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出现了对于新冠疫情下茶叶健康功效的争论出

现。



2、客观看待茶叶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报道 

2020年1月以来,朋友圈有几个视频或文章出现了茶叶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圈内和圈外的热烈讨论,观点涉及到

各种角度和立场,有人认为科研专家的观点正确而点赞,有人认为是疫情之下的科研专家为茶叶营销做广告,有人认为是科研专

家为发论文而置人们生死于不顾,有人认为科研专家鼓吹茶叶功效而蹭热点。


基于对茶叶健康领域的研究认知,关于网络上的争论,本团队认为是几个原因造成:

首先是谈论的时机比较敏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而没有特效药物的时候,专家谈论茶与新型冠状病毒,即使没有说茶叶可以治

疗甚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哪怕是谈论“茶叶可以预防病毒”的话题,甚至只是鼓励大家多喝茶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误解;

其次是已公开的实验研究只是初步结果,人们日常饮用的茶叶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物质,很多物质较难通过肠系膜吸收而进到血液

发挥作用,体外细胞实验也只是较初步的功效筛选;

再次是实验阐述和说明不够详细,导致公众误认为喝茶就可以治疗或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本文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功效研究的

几个概念介绍可以看出,体外细胞实验离实际生活还差很多,即使体外实验设计合理,数据结果可靠,也仍需进一步的动物体内

和临床研究。事实上,除了茶叶成分外,很多植物成分在体外可能都会有一定的功效活性,但不代表在体内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2020年2月27日,一篇题为“云南农大首次发现:茶叶有效成分强力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并阻断其与ACE2受体结合,具有防止新冠

病毒感染的潜力”的新闻报道发布。云南农业大学的新闻报道中称从110余种药食同源植物中的800余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筛选,

进一步分析EGCG与S蛋白亲和力最强,通过计算化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得出茶叶有效成分有望用来制造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特

异性防护、治疗制剂。也声称已经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开展临床辅助治疗。作为茶叶健康领域的科研工

作者,也非常关注这一研究进展,期望茶叶的活性成分的健康功效能够更全面系统的被挖掘。


这里给非茶叶研究的朋友们科普一下,EGCG是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通过饮茶EGCG是可以进入

到人体血液中,但是其利用率相对较低,饮茶后血液中的EGCG浓度也较低。因此,通过直接饮用茶叶而能否达到抗新型冠状病毒

的作用仍不得而知,需要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将茶叶里的EGCG提取出来服用或者

注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EGCG单体提取方法已很成熟,但是过量的EGCG也会有肝毒性,一般认为300 mg/天是安全剂量,我们日

常饮茶一般不会出现安全性问题。


3、正确看待茶叶的健康作用

茶在中国最早是因其药用价值而出现的。按照其加工工艺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白茶和黄茶六大茶类,其

主要成分有茶多酚(儿茶素等)、茶氨酸、茶多糖、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生物碱等。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茶叶及其成分具有

抗氧化、抗癌、减肥、抗菌消炎等作用。茶是中国古人留下来的早已被认可的健康饮料,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我们需要客观科学地

对待茶叶的健康功效,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茶对疾病的防治不是万能的,我们认为“茶不是药,但是可以带来健康”。

下面从“已报道的茶叶健康功效”和“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两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已报道的茶叶健康功效介绍
01、茶对癌症的预防作用

体内动物实验表明茶及茶酚制品对消化道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等癌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在人群中的

统计数据分析显示,饮茶在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中的预防作用较为一致。中国人群中80%流行性学研究数据显示,

饮茶对人类发生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女性中的预防效果往往比男性更高,有可能与男性吸烟有关。


02、饮茶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作用

心血管疾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茶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中国、日本、美国、荷兰的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性病学

研究中发现,每日饮绿茶或者红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低血压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饮茶对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类神经元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损伤的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是最普遍的一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新加坡、

本、美国、芬兰、挪威的学者均发现,饮茶越多,阿尔兹海默症及帕金森病的发生率越低,改善记忆功能和认知能力。此外,

有研究显示,饮茶对老年女性认知衰退有保护功效,但是对老年男性没有表现这种功效。

04、饮茶对肾脏疾病的防治功效

茶叶对肾脏疾病中的糖尿病肾病、药物和化学性肾毒性、肾炎、肾结石和肾癌等方面,通过抗氧化、细胞周期调控作用以及血

流变性进而起到改善作用。 茶叶调控糖代谢关键酶,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降血糖作用和降低肾小管中积累

低密度脂蛋白等降血脂作用,也能够间接的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05、饮茶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和降尿酸的功效

肥胖超重往往引起内分泌物紊乱和代谢障碍,进而引发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甚至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症状,给人类健康带来

巨大威胁。茶叶因良好的降脂减肥的效果受到全球学者的关注,并在代谢综合症的缓解与调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项流行病

学研究显示,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从而抑制肥胖和高血脂症的发生于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喝茶能够增强血糖的代谢调节和改善内皮功能,增强胰岛素的活力,提高血糖利用率来减弱胰岛素抵抗,

而改善高血糖症状。长期饮茶的降血压作用也一直是医学和茶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功能,喝茶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减少,

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高尿酸血症和由高尿酸血症诱发的痛风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饮茶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保护作用主

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同时促进尿酸排泄,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

06、饮茶抗辐射与抗过敏的功效

茶叶具有良好的抗辐射和抗过敏效果,也是研究的热点。过多长期暴露于紫外辐射下引发的氧化应激是人体皮肤抗衰老不能承

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具有极佳的抗辐射作用。而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红茶、

绿茶和乌龙茶抑制了透明质酸酶活性和抑制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从而减轻花粉症、顽固性异位性皮炎等症状。

07、饮茶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茶叶的抗菌和抗病毒功效,使茶叶在药物开发、食品保鲜、茶染工艺及日化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茶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粘

附、破坏菌体膜以及对病毒反转录酶的抑制等作用,发挥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绿脓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真菌(酿酒酵母、白色念球菌、

藓菌等)的抑制作用。茶叶对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具有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茶叶及其成分还被发现具有抗衰老、抗炎、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仍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以目前的

研究报道来看,茶叶及其成分的健康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缓解“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神经系

统疾病”四个方面。

2、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介绍
01、茶多酚

                                                茶多酚缓解多种人类疾病
                                            (Yang, Wang, & Sheridan, 2018)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

素占60~80%。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02、茶多肽

茶多肽是将饮茶之后的茶渣蛋白酶解为小分子的水溶性肽。茶叶蛋白占茶叶干重的20%-30%,其中80%以上是非水溶性蛋白,具

有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等功效。


                                         茶多肽缓解糖尿病小鼠发病晚期肾功能障碍
                                                     (Deng, et al., 2018) 


03、茶氨酸


                                 茶氨酸的健康功效(Saeed, et al., 2017)

茶氨酸是茶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在一般植物中罕见的游离氨基酸。具有抗抑郁,缓解压力,神经保护及抗炎等作用。


04、茶多糖

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蛋白部分主要由约20种常见的氨基酸组成,糖的部分主要由阿拉伯糖、

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矿质元素主要由钙、镁、铁、锰等及少量的微量元素,如稀土元素等组成。茶多糖具有抗衰老,

肥胖,提高免疫力,抗炎和抗癌等多种活性。


                                                   茶多糖的健康功效
                                                  (Du, et al., 2016)

05、茶黄素

茶黄素是存在于红茶中的一种金黄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占红茶干重的0.5%到2%。茶黄素在茶汤中鲜亮的颜色和浓烈

的口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红茶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茶黄素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和降血脂等药

理作用。


06、茶褐素

茶褐素是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其主要组分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

化聚合而成。化学结构及组成有待探明。在黑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大量减少,茶褐素大量增加。茶褐素对改善

人体的综合代谢平衡大有裨益,其中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尿酸等效果显著。


07、茶红素

茶红素是存在于红茶中的一种橙褐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在生物化学上,茶红色是一类分子差异极大的异质性红色或褐红

色的酚性物质,但很难提取。茶红素在红茶和普洱茶(熟茶)中含量极为丰富。茶红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老化的

机体抵抗生物氧化,效果比茶多酚类更为出色。茶红素在抗炎、抗脂质过氧化、改善消化不良等方面具有功效。


08、生物碱

茶叶生物碱是指茶叶植物体内富含的一类含氮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为嘌呤碱,也含有少量的包括尿嘧啶、胸腺

嘧啶、胞嘧啶及5-甲基胞嘧啶等在内的嘧啶碱类化合物。茶叶中嘌呤碱主要有咖啡碱(占茶叶干重的2~4%,是茶叶中的特征性成

分之一)、可可碱(0.05%)、茶碱(0.002%),它们均为黄嘌呤的甲基衍生物。茶叶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等方面的生理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但过量摄取咖啡因等茶叶生物碱不仅容易引起心

悸、震颤、胃肠生理功能失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也可能表现出焦虑、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反应。


参考文献
陈宗懋, 甄永苏主编. 茶叶的保健功能.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Deng, X., Sun, L., Lai, X., Xiang, L., Li, Q., Zhang, W., Zhang, L., & Sun, S. (2018). Tea Polypeptide Amelior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through RAGE and NF-kappaB Signaling Pathway in Type 2 Diabetes Mice. J Agric Food Chem, 66, 11957-11967.

Du, L. L., Fu, Q. Y., Xiang, L. P., Zheng, X. Q., Lu, J. L., Ye, J. H., Li, Q. S., Polito, C. A., & Liang, Y. R. (2016).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Molecules, 21.

Huang, F., Zheng, X., Ma, X., Jiang, R., Zhou, W., Zhou, S., Zhang, Y., Lei, S., Wang, S., Kuang, J., Han, X., Wei, M., You, Y.,

 Li, M., Li, Y., Liang, D., Liu, J., Chen, T., Yan, C., Wei, R., Rajani, C., Shen, C., Xie, G., Bian, Z., Li, H., Zhao, A., & Jia, W. (2019).

 Theabrownin from Pu-erh tea attenuates hypercholesterolemia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metabolism. Nat

 Commun, 10, 4971.

Murad, H. A., & Abdallah, H. M. (2014). Black tea extract and its thearubigins relieve the sildenafil-induced delayed gut motility in 

mice: a possible role of nitric oxide. Phytother Res, 28, 1687-1691.

Saeed, M., Naveed, M., Arif, M., Kakar, M. U., Manzoor, R., Abd El-Hack, M. E., Alagawany, M., Tiwari, R., Khandia, R., Munjal, A.,

 Karthik, K., Dhama, K., Iqbal, H. M. N., Dadar, M., & Sun, C. (2017).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and l-theanine: Medicinal values 

and beneficial applications in humans-A comprehensive review. Biomed Pharmacother, 95, 1260-1275.

Yang, C. S., Wang, H., & Sheridan, Z. P. (2018). Studies on prevention of obesity, metabolic syndrome,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ancer by tea. J Food Drug Anal, 26, 1-13.



作者:孙世利,操君喜,张文姬,孙伶俐,黎秋华,陈若虹,赖幸菲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与健康研究室
文章信息来源:公众号TeaChe The

本文图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仅用于交流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